今年教育部人事变动及取缔校外辅导机构,引发了教育改革的极大热情,也成了厦大通信学会沙龙热烈的话题。
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就两件事:1.生育——基因传承。2.教育——素质传承。因此怎样强调教育都不过分,教育强则青年强,青年强则国家强!
大家都认为,大学必然走向专业化、国际化。厦大通信类从物理系的一部分,发展到独立的一个系,几个博士点就是一个例。厦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更是包含几个系、多个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。学科越来越細分,规模有很大的发展。
今年,IEEE通信学会与中国通信学会共办的第十届国际通信大会在厦门召开,厦门大学是承办单位之一,通信学会的会员作了很大的努力。从论文参与到国际会议参与,大学教育正在一步步走向国际!科学无国界,现代科技成果是全世界所有科研人员共同创造、研究的成果!
会员们的发言很有代表性,视野宽、境界高、对推动高质量的教育有积极作用。改革开放以来,教育改革一浪更比一浪高,其中也有一些浮躁情绪,沉思理顺是有益的。
有会员认为,教育分为人文教育、知识教育和创新教育。人文教育即人性教育,心理素质教育。人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,为什么而生活是基本问题。具体来讲就是为私人财富生活,还是为共同富裕生活。是当明星、网红还是当科学家、工程师……教育为人生观、理想、志向引导方向。知识教育的核心是技能传承。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,引领潮流不易,被潮流裹挟不值。被人推送知识还是主动搜索知识有区别,不停地看手机损害眼睛,也疏远亲情。从小就不断地被课外辅导班辅导,长大了窝家里不就业就不值得。学以致用才是根本,以往提倡的“又红又专”始终没有过时。创新教育必不可少,创新具有时代性和局限性,争夺导致创新。封建专制社会对民众予取予夺,没有创新力,产生不了现代科学。一般地说,经济领域强制力越大,创新能力越弱;资本主义社会依仗商品经济和国内外资源争夺,激发了巨大的创新能力,把社会推进到信息化工业社会。创新需要个人意志和能力,只属于少数人,并且需要社会的支持。
有会员认为,现在教育质量逐年提高,但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,什么时候留学生自觉地涌入中国就好了。
有会员说,教育是公益性的,不能让利益驱动。大量的在职速成博士助长了官员的虚荣心;大学里以商标命名的楼(如真维斯楼)商业味很浓。
有会员说,教育是社会的反映。中国的资本爆发力很大,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极大,中国的资本家把“课外补习”都补到“上市”了,这才掀起大浪,扰乱教育体制,给家长造成很大的负担,一般家庭都能感受“教育难”。
总之,身在学校关心教育是自然的,所有人都希望教育向上改革,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先锋。